close

猶記小蝴蝶在數年前造訪日本關西一處神社,烙印在腦海裡的美麗畫面是那幽古卻有別於單純中國味的特色建築,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。最近才知道,桃園這塊土地上竟然也隱身了日本古老神社,讓住在台灣的朋友不用遠渡日本,也可以一窺那在幽幽清靜的山腳邊,石燈初上撓富味道的神秘東方之美!

 

先來認識「桃園.虎頭山神社」三級古蹟:

 

歷史意義→

(民族性、政治性、宗教性兼具)

1931年 ( 昭和6年 ) 時日本殖民政府展開「 一街莊一社 」的建造神社運動,企圖以神社作為台灣各地的社會教化中心 ( 取代傳統寺廟所扮演的社會精神中心 ), 而桃園神社就是皇民化政策下所建造的產物,由日本人 ~ 春田直信設計,興建於1938年 ( 昭和13年 ) ,直至對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台灣歸還,現在則是改為忠烈祠,主祀國姓爺鄭成功以及陪祀的民族英雄劉永福與丘逢甲等先烈。

 

珍貴性→

(台灣唯一保存最優良完整的日治神社)

日據時代台灣總共建造了近200座大大小小的神社,中日斷交時,政府發佈「 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 」中明白指示 ~ 日本神社遺跡應立即徹底清除,也因此全台各地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下大多被損毀,目前僅有桃園神社被完整保留。

 

建築藝術→

(檜木建造日本神社藝術)

神社是由清香的台灣檜木所建,工藝精緻築法嚴謹,外觀相當宏偉,屋頂有多種變化,建築主體有山門、正殿以及東沐、西淨兩棟小屋,相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。神社周圍環境清幽,有亭榭與水塢,還種植許多櫻花樹,櫻花盛開期間總是吸引大批遊客前往賞櫻。

 

 

現在就一起前進眼前的虎頭山神社晃晃囉!

這趟既然取名為行腳之旅,那就先以這雙可愛的新鞋(鱷魚牌的愛心小禮物)為開端!

古色古香的漂亮石燈籠抹煞了遊客無數張底片!

玩起老爸的黑嬤嬤復古墨鏡,感覺也挺有趣!

一看就很有日本味道的雙十造型「鳥居」!

鳥居類似於台灣地區傳統的牌坊,具有標示入口意象及區分內外的作用。

要經過一段階梯,才能進入「正殿」!

相當氣派的「正殿」門面!

「正殿」裡的山櫻花茂密的盛開囉!

「拜殿」裡,''民族正氣''匾額重現當年先人傲骨的氣魄!

拜殿為全區面積最大的殿宇,是一般朝拜者列隊祭拜的殿室,祭拜時有奏神樂或是舞神舞,與台灣傳統寺廟建築之正殿相似,但空間機能卻不同,不是供奉神祇的主殿。

再往前走,進入「本殿」,這處精巧的檜木祭祀小屋,就可以直接看出日本神社與台灣廟宇相當大的不同點!

面積不大卻位於高台之上,其台座是利用眾多的木柱將其立於台基上,前有八階的木造階梯,寬十七公分,高十五公分,是無法容納人的一腳平踏,大概僅能容半履,俗稱「半步梯」。據說此特殊的設計,是為了使人低頭注視並蹎腳尖謹慎、以防摔倒,自然心生敬畏。這樣的設計是藉由行為影響心理,進而營造氣氛,可說是精心的規劃。

看到這個就知道它是日本神社的正字招牌:水手捨。

一般在日本看到的都會附有一個木頭水枃,是一個讓祭拜者舀水喝的儀式。

手水捨是供來參拜的人,進入神社祭祀前在此先洗手、漱口,象徵洗淨身心後才可至神前敬拜的場所,又稱「水盤捨」。中央設有長方形水槽,一般均備有水瓢供參拜者之用。現今功能已轉變,故仍留其形而無上述之行為。

社務所,功能是作為神職人員處理日常事務、休息、借齋、沐浴之處。

現在變成虎頭山神社的遊客中心。

參觀完正殿,還有這一間可愛精緻的小屋!

巧遇cosplay迷,你們還真是有眼光,選對了桃園這處好地方!

小屋前的石碑記載著:昭和十三年的某天黃道吉日。

這張是老弟用高階單眼幫我拍的,拍攝成效果然優!!

日造時代的房子有小小矮矮的陽台耶!

讓人感受特別不一樣!

虎頭山神社是挺好的外拍景點!



再來一張,悠哉的坐在矮牆上!

我喜歡這張的感覺!

最後的尾聲就交給木造的古意洗手間了

對了,提醒大家,神社下午四點半準時關門,建議趁早前往參觀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蝴蝶 的頭像
    小蝴蝶

    ♡ 小蝴蝶的玩樂生活♡ Taipei♡

    小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